
越南政府計劃開放 Starlink 進入市場,允許其全資擁有當地子公司,此舉不僅提升數位基礎建設,也被視為應對美國關稅壓力的策略。美方計劃對越南貿易順差施加「對等關稅」,越南則透過開放外資、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等方式尋求平衡。Starlink 的進入將填補偏遠地區的網路缺口,但也可能衝擊本地電信業者。未來,越南需在吸引外資與保護國內企業間尋求平衡,以確保市場穩定發展。
越南開放 Starlink:緩解美關稅壓力,推動數位轉型
目錄
1️⃣ 引言
2️⃣ Starlink 進入越南市場:政策重大轉變
3️⃣ 關稅壓力與越南的應對策略
4️⃣ SpaceX 的投資與市場潛力
5️⃣ Starlink 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6️⃣ 觀點與建議
7️⃣ 結論
1️⃣ 引言
2025年2月19日,越南政府計劃修改法規,允許馬斯克(Elon Musk)的 Starlink 進入越南市場,並讓其全資擁有當地子公司,這將是越南對外資網路政策的重大突破。
此舉恰逢美國對越南施加貿易壓力之際,川普政府計劃於4月1日前制定「對等關稅」,可能影響越南對美出口。為減輕關稅風險,越南政府正採取交易性外交策略,包括開放 Starlink、市場准入等措施,以爭取美方讓步。
Starlink 不僅將補足越南偏遠地區的網路缺口,也可能對當地電信市場帶來衝擊,促使國內業者加快數位轉型。
2️⃣ Starlink 進入越南市場:政策重大轉變
📌 主要政策變革
- 允許 Starlink 進入越南市場,並享有100% 持股權
- 採取試點計畫,允許至 2030 年底 Starlink 無需當地合作夥伴
- 開放低軌衛星網路技術,擴展網路覆蓋至偏遠與農村地區
政策變化 | 過去 | 現在 |
---|---|---|
外資持股比例 | 最高49% | 100% |
當地合資要求 | 需與當地業者合資 | 無須合資 |
適用期間 | 無 | 2030年試點 |
這項政策轉變將使越南成為東南亞首個完全開放低軌衛星網路市場的國家,並可能吸引更多外資進入。
3️⃣ 🇺🇸 關稅壓力與越南的應對策略
📌 美國的關稅威脅
- 2024年越南對美國貿易順差高達 1,235 億美元
- 川普政府要求 4月1日前制定「對等關稅」
- 若關稅提高,越南出口產業(電子、紡織、製造)將受衝擊
📊 越南的因應策略
策略 | 目的 | 預期影響 |
---|---|---|
允許 Starlink 進入 | 改善美越經貿關係 | 減輕關稅壓力 |
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 | 縮小貿易順差 | 提升談判籌碼 |
鼓勵美企投資 | 提高經濟互惠 | 強化合作基礎 |
越南希望透過這些舉措展現對美方的善意,避免遭受新一輪關稅制裁。
4️⃣ SpaceX 的投資與市場潛力
除了開放市場,SpaceX 計劃在越南投資 15 億美元,涵蓋基礎建設、供應鏈整合及服務推廣。
🔍 越南市場的潛力
✅ 人口近 1 億,網路需求龐大
✅ 都市區網路發達,但農村與山區連接不足
✅ 低軌衛星網路可提升軍事與戰略通訊能力
📊 Starlink vs. 傳統電信業者
比較項目 | Starlink(低軌衛星) | 傳統電信(光纖/5G) |
---|---|---|
覆蓋範圍 | 全球 | 受地理限制 |
網速 | 高(但受天氣影響) | 穩定 |
建設成本 | 低(無須地面基建) | 高 |
Starlink 進入越南後,將能填補網路基礎建設的空白,尤其對農村、海島與山區居民有重大影響。
5️⃣ Starlink 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 機遇
- 提升數位基礎建設,推動智慧城市與遠端辦公
- 吸引外資,提高科技產業競爭力
- 強化美越合作,降低貿易摩擦
❗ 挑戰
- 衝擊本地電信業者,如 Viettel、VNPT
- 資費問題,Starlink 服務成本較高,是否適合普及仍有疑問
- 政策穩定性,未來政府是否會改變態度仍需觀察
當地電信商可能需與 Starlink 合作,以避免市場份額受影響。
6️⃣ 觀點與建議
📌 對越南政府:
- 應平衡外資開放與本地業者利益,確保電信市場健康競爭
- 透過稅收優惠或補貼,促進 Starlink 服務普及
📌 對投資者:
- Starlink 進入可能帶動電信、設備製造與通訊技術投資
- 本地電信業者應尋求與 Starlink 合作,而非純粹競爭
📌 對企業與消費者:
- 企業可藉由低軌衛星技術,提升遠端辦公、物流監控與農業科技應用
- 消費者應關注 Starlink 資費與服務覆蓋範圍,評估是否適合自身需求
7️⃣ 結論
越南開放 Starlink,不僅是科技與電信領域的轉變,也是其應對美國關稅壓力的外交手段。此舉將促進數位發展、吸引外資,但也可能帶來市場競爭挑戰。
未來,越南政府需平衡外資與本地企業利益,確保市場穩定;而電信業者則需加快轉型,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這一決策將不僅影響越南市場,也可能成為東南亞電信發展的新趨勢。